一篇好文章,不需经过修改,一次成形,即可达到完美无暇,是很难想象的。其实,许多传世之作,一挥而就是很少的,多数都是反复修改的产物。公文也是如此。
' q* W1 z3 w: j/ B- ^
1 U9 `, g6 y1 N4 o# K! w 唐代诗人贾岛骑驴赋诗,吟得“鸟宿池中树,僧敲月下门”之句,后又欲将“敲”字改为“推”字,在驴上引手作推敲之势,不觉冲撞京尹韩愈,韩愈询其故,贾岛具言相告,韩愈立马良久思之曰“敲字佳矣”。后人依此谓对诗文词斌的字句反复斟酌为推敲。今人已把推敲引伸为对文章的修改。
$ W4 I- B3 J+ y8 O, F# s w
, z& T5 u' o, T" A1 D 我认为修改的基本方法就是推敲。具体方法有调整、增删、润色、斟酌。调整是着眼于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推敲,增删是针对于段落、词句的推敲,润色是着力于对文章语言的修饰,而斟酌要重点放在对字词句的推敲上。当然,这些方法又不能截然分开,有时往往需交相运用。推敲常用的方法,一是要对文章反复地、认真地读,在读的过程中,往往就会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;二是可以在写好之后或反复修改之后,放上一段时间再看,往往又会发现某些需要修改的地方;三是把文章念给别人听,请别人提出修改意见。2 G" K7 x. Q9 ], p! w
7 e; \3 d' X) Z" e. j
公文修改从大的方面讲,我认为应把握住结构、表述、标题三个重点。结构一定要合理,就是要做到主题突出,编排有序,详略得当。表述一定要准确明了,干净利落,不拖泥带水。标题要力求新颖、简洁、概括准确、具有较强的吸引力。标题包括总标题、章节标题都要精益求精。一个好的标题,可以起到提纲挈领、画龙点睛的功效,可为文章增色不少。
2 }+ E+ l; D% d& A/ A- I
, {$ c& N1 Z$ e. C5 g 公文修改应把握准确、凝炼、规范三原则。 |